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打造多源动力系统
添加时间:2021-10-13 17:55:19    来源:中国三农产业协会
   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,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,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、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至关重要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,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。如何汇人才、聚人气、凝人心,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,不断夯实乡村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,充分激发乡村居民的主体意识,引导他们投身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和社会治理,增强归属感、责任感和认同感,使愿意留在乡村的农民群众和愿意到乡村创业创新的人安得下心、稳得住脚、干得成事,既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,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。

  从乡村振兴主体的角度看,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源于人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;从乡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看,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于发挥好乡村资源和产业优势,不断激发乡村产业发展内生活力。基于这两方面的考量,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必须重视以下方面:

  要内外联动,推动乡村振兴外部推力与内生动力有机结合。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,我们举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,从内外条件上看,分为外部推力和内生动力,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,必须走乡村产业内涵式发展的路子,必须将外部政策支持化为能够持续驱动乡村发展这台“发动机”的不竭动能。过去脱贫攻坚讲求外源式扶贫与内源性发展相结合,现在的乡村振兴同样如此。要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,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,全面激活主体、要素和市场,实行内外联动、相互促进,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,走内生性乡村振兴之路。要持续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,大力推进乡村“人人持证、技能社会”建设,推动“农民”由身份向职业转变。

  要“双擎”驱动,发挥好乡村本土居民和回乡返乡人才的共同驱动作用。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,都要发挥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以人为本理念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,在乡村振兴中集中体现为振兴要依靠农村居民,农村发展成果要惠及乡村百姓。要放宽乡村居民和人才的视野,乡村振兴不仅要依靠农村本土居民和本地人力资源,同样也要依靠有志于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拳脚的归乡返乡、创新创业的外来人才。在人口老龄化、农村人口持续流出、城镇化率持续提高的大背景下,如何引导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至关重要。乡村振兴要充分调动起本地人才和外来人才两方面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使乡村振兴拥有“双擎”驱动。

  要产业带动,利用好乡村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。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于产业兴旺、产业振兴,产业发展是增强农村地区造血功能、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。乡村是具有自然、社会、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,兼具生产、生活、生态、文化等多重功能。要因地制宜,深入挖掘乡村这一地域综合体中包含的多重资源价值,包括土地资源、文化旅游资源、生态资源等,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,推动资源变资产,用产业化、市场化的手段,集聚资本、人才、技术等优质要素汇聚乡村,成为推动乡村发展不竭的内生动能。在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,要始终重视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,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,壮大农村集体经济,发挥好龙头企业、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。要注重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接机制、利益联结机制,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、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经济有机衔接。

  要城乡融合互动,促进优质要素更多向农村汇集。城市与乡村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,而是融合发展、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。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,必须发挥以工促农、以城带乡作用,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。要优化城乡工业布局,带动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就业,通过城乡融合发展给乡村产业发展铺就快速路、高速路,带动乡村内生性发展。要向改革要动力,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,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推动人才、土地、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。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,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、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。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,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、宅基地使用权、集体收益分配权,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。

  总之,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要持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化外部推力为内生动力,注重发挥好农村居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因地制宜深挖乡村特色优势,打造乡村振兴内生多源动力系统,促进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(农民日报)
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hljagri.org.cn/rdgz/xncjs/202109/t20210923_822604.htm
网站推介